品种正本清源!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助力黔茶飘香
“贵州茶树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1939年贵州茶叶研究所成立之初,贵州老一辈茶叶育种专家不断普查、收集本土茶树资源及变异类型,为茶树品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。”7月20日,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科研管理科副科长、副研究员陈娟告诉记者,过去,贵州茶树品种以省外引进为主,导致茶叶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,贵州茶叶产品特色及优势没有充分发挥,本土品牌难以形成,缺乏市场竞争力。
1980年以来,茶籽化石的发现及鉴定有力地证明了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在贵州,“正本清源”让贵州茶产业发展更有底气!科研人员通过对贵州本土茶叶品种的选育,取代过去缺乏特质的品种,推广贵州自育特色茶树良种。
陈娟介绍,从评价鉴定,到育成新品系,获得新品种登记,整个过程甚至需要20年时间。2017年,研究所通过定向人工杂交技术针对优势特性进行培育,相比单株选育目的性更强,有效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。
历经80多年的收集和研究,研究所共保存各类茶树种质资源2824份,在贵阳和湄潭建立了总面积75亩的茶树种质资源圃,配套温室大棚和实时监控设备用于保护种质资源,承担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长期性监测,及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,为省内外茶学学生实习、地方茶产业部门、茶叶企业提供了科研、教学和科普基地。
目前,茶叶所优选并培育出10个黔茶(湄)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,在省内外推广应用30万亩以上。“黔茶1号”产量高,制绿茶花香显,综合性状表现突出;“黔茶8号”发芽早,适应性强,制绿茶具花香,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目前早生的主栽品种。“黔湄601”适制性广,采摘工效高;“黔湄419”是全国品种区域试验红茶品质鉴定标准对照种,在省内外得到大面积应用,为贵州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实现了茶产业的“种业翻身”。
如今,茶叶所15个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,3个新品种正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。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茶树优异基因挖掘与创新利用,发现白化类、紫芽类、低咖啡碱、高茶氨酸、高EGCG等优异资源,并通过化学技术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,进行深加工利用,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。
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王家伦表示,贵州茶产业的种业创新,就是通过科技手段,选育产量高、香气好、适应性强、抗性强的特色新品种,与贵州良好的生态优势相结合,延长优质茶采摘周期,提高产品品质,提升贵州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,增加茶农和企业经济效益,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茶区乡村振兴。
来源:贵州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