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老的茶农——布朗族
最早的一个种茶民族“布朗族”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,人口约9.2万,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勐海、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、永德、云县、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、墨江等县。这里群山崎岖、生气勃勃、幽香四溢,是闻名世界的的故土。
布朗族在古代是濮人的一支,是云南最早的一个种茶民族,素有“陈旧茶农”之称。他们与茶有很深的渊源,无论是生产,还是生活风俗习惯都与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在双江,有几个像传说中那样吃茶叶、穿茶叶、用茶叶的布朗族村庄,这些村庄有三绝:“茶树老、茶艺多、茶俗浓”。它们坐落在与勐库千年古茶山比肩而立的公弄大山上,村落远处树木葱郁,近处是成片成片的茶园。受着千年古茶树的熏陶,造就了布朗先民对茶亘古不变的情怀。
自古就受到茶树恩泽的布朗人积淀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,当地布朗人把对茶的情感凝聚成了一首首茶歌,一曲曲茶舞。还结晶成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厚重的茶艺茶道,不仅有制作竹筒烤茶、吃酸茶、喃咪茶、饮青竹茶、竹筒蜂蜜茶和土罐茶的传统风俗,还将煳米茶和明子茶作为药用的典范传承至今。
布朗族与茶的习俗
土罐茶
布朗族人还选用土罐茶款待来宾。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,在火塘边渐渐烘烤,并不停地颤动,使茶叶能均匀受热。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,再写入开水,稍煮顷刻即可倒出饮用。
竹筒烤茶
竹筒烤茶因其制作方法的简单和实用而受到许多少数民族的青睐,之前我们向大家介绍过傣族的竹筒烤茶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布朗族的竹筒烤茶。
布朗族的竹筒烤茶是每年到了4月至5月.布朗族妇女将采回的嫩毛尖放进锅里炒干,趁热装入带盖的竹筒,放在火塘边烘烤,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,喷香可口的竹筒烤茶就制成了。竹筒烤茶是布朗族员待客的上品。
酸茶
酸茶是将采摘下来的一芽三四叶及较嫩的对夹叶、单片叶的夏秋茶,蒸或煮熟后,放在通风、枯燥处7天至10天.使之天然发酵,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,压实、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的地下枯燥处,以土盖实,埋一个月后即可取出食用。
布朗族吃酸茶的风俗非常古拙,通常早、晚各吃一次。在家中燃起火塘,焖上一锅饭,烧上一些辣椒,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。吃饭时,从竹筒中取出酸茶,放入口中,渐渐咀嚼。这种酸茶具有解渴、提神、健身和消除疲惫等成效,是一种美食与保健食品。
喃咪茶
喃咪茶是一种蘸喃咪吃的茶.在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员以茶当菜。吃法:将新抽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,放入开水中稍烫顷刻,以削减苦涩味,再蘸喃咪吃。有的不必开水烫,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。
青竹茶
青竹茶是既简略,有用,又贴近生计的一种喝茶办法,布朗族员常在脱离寨子进山务农或打猎时饮用。山上随地取材,烧水器皿和茶杯皆为鲜竹筒,,加上一些枯枝烂叶作为燃料,鲜竹筒装入泉水,加热煮沸,茶树上的嫩枝,烘烤揉搓,加入煮沸的泉水中在煮3分钟左右,一杯带有泉流的甜美、竹子的幽香、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的茶便制作出来了,滋味浓醇而爽口。
竹筒蜂蜜茶
竹筒蜂蜜茶是接待上宾的贵重饮品,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。先采来鲜嫩茶叶,再砍制一个新鲜苦竹筒,将鲜叶塞入竹筒中,冲进适量开水,用竹塞把筒口塞紧,再把竹筒置于火中烧烤,直至筒中茶水沸腾,然后取出竹筒,把茶汤倒入放有蜂蜜的茶具中,再进行分杯。这时香气绕梁,满屋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茶香。
煳米茶和明子茶
煳米茶和明子茶是布朗人以茶入药的典范,此茶用料独特。其泡制方法是先将土罐放入火塘中烤热,再在罐中放入适量糯米烤黄,之后放入茶叶同烤,待茶叶烤黄,糯米烤焦时,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通管散、甜百改、姜片、扫把叶(灌木)几味草药,用滚烫开水冲泡,最后加上红糖放回火塘中烹煮3至5分钟,一罐色彩暗红,香气逼人的煳米茶就制作完成了。
明子(及松明)茶的制作方法与煳米茶相似,只是用料时以松明取代通管散、甜百改、姜片、扫把叶即可。煳米茶是治感冒、咳嗽、喉痛、肺热燥火的良药,而明子茶能治肠胃不适或便秘。
布朗族人不只将茶叶作为饮品,还把其作为祭品、礼物,乃至作为姑娘的陪嫁品。在赕佛、建新房、人寨式、祝寿、订亲和成婚时。按布朗人风俗,敬茶很有讲究,不论什么茶,敬茶都要从老人和父母敬起,双手奉上,以示尊敬。茶叶记载了布朗族的历史,茶叶蕴含了布朗人的热情,茶叶也寄托了布朗儿女的希望。
布朗族世世代代和古老的茶山相依相伴,不弃不离。千百年来,布朗族一向保留着种茶喝茶的传统风俗,将茶叶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,这些传统独特的饮茶习俗,将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,使其中国茶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坚守。
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饮茶文化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饮茶吧 WWW.YINCHABA.COM
下一篇:你知道“四大奇茶”吗